希臘化時期雕刻藝術(希臘古典時期雕刻)

  希臘化時期一般指公元前334-30年,又稱希臘主義時期。這一時期從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東征波斯,到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滅亡埃及托勒密王朝,前后共300余年。

  馬其頓希臘王經過南征北戰,使帝國版圖跨越歐亞非三大洲,成為希臘的鼎盛時期。崇尚文化藝術的亞歷山大王使希臘藝術廣為傳播東方,又從古代東方文化中吸收營養,從而使東西方文化開始交流與結合,促進了文明的新發展。隨著城邦國家的瓦解,政治、宗教、藝術也逐漸喪失了嚴肅性和公民性。藝術開始成為滿足少數貴族統治者自我炫耀、享樂和粉飾現實的手段。這就使神在藝術中的地位降低,人和人的生活更多地出現于藝術題材中。

  同古典時期雕刻相比,希臘化時期的藝術風格多樣,既有同古典藝術接近的風格,如《米羅島維納斯》等一系列維納斯雕像,也有體現這一時期生死搏斗、美丑相爭的時代精神、摻入悲劇性風格的《拉奧孔》等。希臘化時期的雕塑藝術由于希臘本土雕塑傳統深厚,依然成為希臘雕刻藝術的中心。

  在古典時期象征至高無上權威的宙斯和城邦保護神雅典娜,在藝術中已不占主導地位,象征愛與美的維納斯則逐漸登上藝術的寶座,許多姿態各異,模仿普拉克西特列斯的"優美的樣式"造型接踵問世。古希臘的藝術家們從人的生活出發,肯定人生,贊美人的美,賦予人的肉體和精神以崇高而十全十美的理想,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。人們通過希臘化時代的雕刻家們對維納斯的創造,可以看到充滿人性的女神的永恒的藝術魅力。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《米羅島維納斯》。